第九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广州)成功召开

2023年6月8日-9日,第九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广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中科脂典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SCIEX中国协办。有超过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会,并就脂质代谢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6月8日下午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会议主席、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税光厚研究员致开幕词,税老师回顾了往届LipidALL会议的举办历程,介绍了本届的会议主题,并代表会议组委会向与会嘉宾、赞助商、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个会议主题为“疾病与前沿组学技术”,首个报告嘉宾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贝锦新研究员,贝老师以EB病毒感染的疾病为研究模型,介绍了与肿瘤预防、早诊和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探讨了遗传、基因改变和肿瘤微环境等分子基础对于肿瘤异质性的贡献,为肿瘤发病预测、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思路。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税光厚研究员系统介绍了脂质组学的发展历程,并就目前单细胞脂质组学面临的挑战,分享了通过创新的色谱分离技术和串联质谱技术建立的高覆盖率高灵敏度的单细胞脂质组学定量分析技术,以及在小鼠心肌细胞等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了单细胞脂质组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SCIEX中国雷敏老师介绍了全新Zeno TOF 7600高分辨质谱系统的独特EAD裂解模式,该模式可以与CID模式互补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MS-MS信息,包括脂肪酸链位置异构、双键位置、构型异构以及代谢位点异构等情况,从而能够助力各领域更深入挖掘相应生物机制等研究工作。

 

会议主办方中科脂典的王佳煜老师介绍了由中科脂典自主研发的线上组学数据处理平台—LipidALL Iris,该平台规划集成质谱数据处理、数据生信分析、可视化通路分析等多个模块,其中生信分析模块扩展了和弦图分析和差异相关网络分析功能,整个平台将成为快速、准确和系统解读质谱数据的好帮手。

 

第二个会议主题为“代谢调控与组学研究(1)”,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焦仁杰教授介绍了线粒体蛋白Dyu的缺失对线粒体fusion-fission平衡的影响,并通过脂质组学分析发现Dyu通过调节线粒体内脂分子的动态组成来维持线粒体的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的张波教授分享了通过靶向脂质组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川陈皮素能够提高脂肪组织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的水平,促进脂解从而降低小鼠体重,并进一步发现该过程依赖核心节律因子Bmal1发挥作用。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的尹慧勇教授详细介绍了氧化脂质组在生理以及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描述了氧化脂质组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会议主办方中科脂典的周天行老师介绍了多个关于高覆盖脂组、代谢流分析和多组学整合分析在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疾病标志物挖掘方向的应用案例,并列举中科脂典在组学研究中的各项优势。

 

6月9日上午9:00开始本次会议的第三个会议主题“脂质代谢调控”,重庆医科大学的阮雄中教授介绍了脂质代谢稳态与血压稳态之间的交互调节网络,并详细揭示了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调控血压节律的生物机制,这对于了解高血脂,高血压这两个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更好的解读“三高共管”有重要意义。

 

云南大学的梁斌研究员介绍了脂滴参与脂质代谢,能量平衡,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重要功能,并且利用秀丽线虫和小鼠等模式生物,研究了脂滴形成和增大的调控机理,以及相应脂滴蛋白发挥功能的途径,进而揭示了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脂肪肝的发病机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卢克锋研究员介绍了细胞自噬的特点及目前自噬研究领域的不足,揭示了棕榈酰化修饰的脂质激酶复合体PIK3C3-C1介导自噬起始的作用,并发现内质网钙离子通道蛋白Csg-2和鞘脂可以介导钙稳态对自噬体膜脂形成的调控作用,以及其在生殖组织特异性自噬中的重要生理功能。

第四个会议主题为“代谢调控与疾病”,来自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闫道广教授课题组的钟文彬教授介绍了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ORP4L调节PIP2代谢和白血病细胞生存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磷酸酰肌醇在HTLV-1病毒诱导T细胞恶化转化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解析人类重大疾病分子基础。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陈思凡研究员介绍了在过往研究中鉴定到TMAO下游的关键基因ACE2,并利用动物实验证明ACE2激动剂可以调节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糖脂紊乱,证明其具有用于新冠并发症治疗的潜力。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金凤实验室的欧娟娟研究员介绍了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胰腺癌恶性进展的作用方式,揭示了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L1在胰腺癌细胞中异位高表达导致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形成的分子机制,揭示NPC1L1抑制剂Ezetimibe可显著增强胰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该研究为胰腺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第五个会议主题为“代谢调控与组学研究(2)”,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饶枫研究员介绍了膜脂磷脂酰肌醇(PI)及其磷酸化衍生物传递细胞信号的详细过程,同时也揭示了胞吞和胞吐过程中焦磷酸肌醇IP7靶向干扰PIP2行使功能的生物机制。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谢黎炜研究员介绍实验室前期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2a 下游的靶点基因Bambi,其敲除会激活骨骼肌的肥大和脂肪产热。谢老师团队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发现一个新的分泌因子Factor X,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不同动物模型研究其在体内的调控机理。

 

香港科技大学的Amy Kit-Yu Fu教授介绍了通过对阿尔兹海默症病人血浆样本进行的系统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一组高灵敏度且涉及不同生物途径的血浆生物标志物,该组标志物能够从发病风险和发病阶段两方面准确地将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组,在临床上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的Timothy CY Kwok教授介绍了B族维生素对认知的有益作用,并通过临床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了老年人群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认知障碍的代谢基础,以及与服用阿司匹林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也揭示了嘧啶和叶酸代谢异常可能影响B族维生素对认识的改善作用。

 

第六个会议主题为“鞘脂代谢”,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周红文教授介绍了细胞中的鞘脂代谢,并以胰岛β细胞这一特化的胰岛素分泌细胞为研究模型,围绕鞘磷脂这一在胰岛素囊泡中含量占优的脂质,探讨其在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方面的作用。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金俊飞研究员介绍了磷脂酸鞘氨醇受体1 (S1PR1)在肝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S1PR1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靶点的潜力,该研究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医科大学的王恺研究员介绍了神经酰胺合酶对肝损伤的调控途径,探讨了干预神经酰胺代谢应用于防治肝损伤的可能性及其对于缓解肝脏疾病的重要临床意义。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税光厚研究员介绍了鞘脂的结构异质性,以及其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多样性。税老师团队近期的研究表明鞘脂在大脑发育、肾脏疾病以及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有望为未来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会议期间参会嘉宾踊跃提问

 

会议最后由大会主席税光厚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感谢所有的会议报告嘉宾、参会嘉宾、协办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此次会议不仅为国内的脂质代谢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同时也为脂代谢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众多与会嘉宾对本次会议的报告质量、组织水平、会议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