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锁肝脏再生密码:肝星状细胞与RSPO3的协同作用
肝星状细胞通过RSPO3控制肝脏的分区、大小和功能
2025年3月,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的相关研究人员在《Nature》(IF:50.5)上发表了题为“Hepatic stellate cells control liver zonation, size and functions via R-spondin 3”的研究论文,提出肝星状细胞(HSCs)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中通过RSPO3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亮点概述:
-
HSCs的基因缺失改变肝细胞的WNT活性和分区,导致肝再生、细胞色素P450代谢和损伤的显著改变。
-
一种HSC富集的WNT信号调节剂R-spondin 3 (RSPO3)负责HSC的肝细胞调节作用。
-
在酒精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变性肝病患者中,RSPO3表达随HSC激活而降低,并与预后呈负相关。
研究背景:
肝脏是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蛋白质代谢以及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解毒的中心枢纽。由于肝脏的许多功能是生命所必需的,因此肝脏具有相当强的再生和修复能力。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由肝细胞以分区依赖的方式执行。肝细胞生活在一个支持其代谢功能的复杂生态位中:肝窦内皮细胞(ECs)促进代谢物从循环中流入或流出。胆管细胞可将肝细胞排泄的胆汁酸和代谢物运送到肠道。Kupffer细胞是抵御肠道细菌的保护性防火墙。HSCs最著名的功能是在健康状态下储存维A酸和在损伤后介导纤维生成。此外,HSCs的解剖位置、长突起和庞大的配体受体库使其容易与其他细胞(包括肝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然而,人们对HSCs在肝脏生态位中的功能仍知之甚少。
为了了解它们在健康肝脏中的功能,研究人员通过Lrat-cre和Cre诱导的白喉毒素受体(iDTR)来消耗HSCs。正如之前报道的那样,HSC缺失的肝脏更小,包含的肝细胞和Ccnd1 mRNA都更少(Ccnd1 mRNA是肝细胞增殖的一个有效驱动因素)。在70%肝部分切除(PHx)后,研究人员观察到HSC缺失小鼠的再生能力明显受损,肝体重比、Ki-67+和cyclin D1+肝细胞以及Mki67和Ccnd1 mRNA均显著降低。70% PHx 1h后消耗HSCs也会抑制肝脏再生。当给小鼠注射肝毒素CCl4或对乙酰氨基酚(APAP)(患者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时,根据血清ALT和坏死面积测定,HSCs耗尽小鼠的肝损伤减少了近80%,存活率显著提高。与APAP和CCl4不同,主要以门静脉周围肝毒素烯丙醇为主的治疗可显著增加HSC缺失小鼠的肝损伤和死亡率。总之,数据表明HSCs是肝脏再生和损伤的有效调节因子,这是决定肝脏疾病发展和结局的两个基本过程,可能以区域依赖的方式。
进一步的区域特异性定量发现肝脏分区的明显变化,在HSC缺失的小鼠中,显示CYP2E1+CYP1A2+RGN+区从中央向中区缩减,CYP2F2+HAL+门脉周围区同时扩大,中央周围标记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OAT没有改变或减少很少。在HSC缺失的小鼠中,肝脏中间区从表达成熟的3区标记物转变为表达1区标记物。70% PHx或组成型雄甾烷受体激动剂1,4-双[2-(3,5-二氯吡啶氧基)]苯(TCPOBOP)处理后肝细胞增殖的减少以及APAP、CCl4 或烯丙醇处理后细胞死亡的改变遵循类似的区域模式,在HSC 缺失小鼠中,最大的差异发生在区域中部。
HSCs调节肝脏的代谢分区和区域特异性损伤和增殖
接下来,研究人员试图确定HSCs调节肝细胞增殖、代谢和分区的介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证实,在eGFP诱导死亡T细胞(JEDI)和iDTR HSC缺失小鼠中WNT通路的显著变化。HSC缺失的肝脏显示肝细胞富集的WNT靶基因大幅减少,包括在Ctnnb1ΔHep肝脏中减少的前15个基因。RSPO3是WNT通路的一种强效正调节因子,是通过相应受体LGR4和LGR5介导HSC -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十大HSC配体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HSC来源的RSPO3在体内对肝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培育了HSC特异性缺失Rspo3的小鼠(Rspo3ΔHSC)。Rspo3ΔHSC小鼠表现出HSC缺失小鼠的主要变化,包括肝体重比降低,肝脏和肝细胞中WNT靶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分区改变,CYP2E1+CYP1A2+RGN+2-3区浓缩,CYP2F2+HAL+1区同时扩大,但GS和OAT没有改变。
HSC来源的RSPO3调节肝细胞基因表达和肝分区
接下来,研究人员测试Rspo3ΔHSC小鼠在肝脏再生和损伤方面是否表现出与HSC缺失小鼠相似的变化。在70% PHx或TCPOBOP治疗后,Rspo3ΔHSC小鼠表现出较低的肝体重比,Ki-67+和cyclin D1+肝细胞和晚期代偿性过度增生显著减少。为了研究HSC衍生的RSPO3在毒素诱导的肝损伤中的潜在作用,给Rspo3ΔHSC小鼠注射APAP、CCl4或烯丙醇,与HSC缺失小鼠类似,Rspo3ΔHSC小鼠在亚致死或致死剂量的中心周围毒素APAP或CCl4处理后,血清ALT和肝坏死面积显著减少,存活率也有所提高。Rspo3ΔHSC小鼠在烯丙醇治疗后损伤和死亡率增加。Rspo3ΔHSC小鼠的增殖和肝损伤的改变在肝中区最为明显,而肝中区是肝细胞再生的关键。
通过对Rspo3ΔHSC、HSC缺失和Ctnnb1ΔHep肝脏转录组学数据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多种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包括胆汁酸代谢和异生物代谢、线粒体β氧化、肉碱穿梭和酰基CoA水解。与分区改变、易感性增加和线粒体β氧化的可能变化相一致,解吸电离(DESI)质谱(MS)成像显示,Rspo3ΔHSC小鼠中甘油三酯明显向中心周围聚集。代谢组学分析也显示Rspo3ΔHSC小鼠的胆汁酸水平显著增加,包括牛磺胆酸、牛磺鼠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这些发现与β-catenin在肝胆汁酸代谢以及线粒体功能和能量平衡中的作用相吻合,在肝细胞中缺失β-catenin信号元件的小鼠和非肝组织中,这些作用与脂肪变性和肝损伤加重有关。
HSC来源的RSPO3调节肝细胞损伤、肝再生和脂肪变性
最后,研究人员确定RSPO3及其受体在临床相关背景下的调控。从毒性、胆汁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相关肝纤维化模型中分离的HSC中,RSPO3表达显著降低,在疾病晚期逐渐下降,同时RSPO3蛋白也减少。这种下降表明,在慢性肝病(CLD)的进展过程中,肝细胞功能的丧失和肝损伤的改变可能是一个适应不良的过程。相反,对纤维化消退期间HSC失活的分析显示,HSCs中Rspo3 mRNA水平恢复。在多组MASLD患者队列中,RSPO3 mRNA与WNT靶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人类snRNA-seq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直接将HSCs中RSPO3表达与肝细胞中WNT靶基因CYP1A2和CYP2E1联系起来。大量RNA测序证实了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体内RSPO3表达的降低及其与WNT靶基因的相关性。与MASLD和ALD小鼠模型中的功能数据一致,研究人员观察到RSPO3对患者具有保护作用,揭示了高RSPO3表达与MASLD患者死亡率、肝细胞癌(HCC)和肝脏相关事件减少有关,以及酒精相关性肝炎患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
肝脏疾病中RSPO3的动态调控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HSC消耗和候选基因的条件敲除来分析纤维化以外的HSCs功能,发现了HSCs的肝细胞调节功能,HSCs可通过RSPO3和WNT信号激活来控制肝脏分区、代谢、损伤和再生,为肝脏间充质生态位在健康和疾病中控制上皮细胞功能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