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八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29日,第八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于腾讯会议-线上直播平台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中科脂典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SCIEX中国)协办。

11月29日上午,会议主席、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税光厚研究员致开幕词,回顾了往届LipidALL会议的举办历程,以及去年首创的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办会模式,同时致谢了大会组委会嘉宾和协办单位对LipidALL会议的大力支持。

会议首个“特邀报告”环节,主持嘉宾为南华大学的王福俤教授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税光厚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细胞焦亡在抗细菌免疫和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系统阐述了Gasdermin打孔蛋白家族在细胞焦亡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前景。

随后的“代谢组学与人类健康”主题环节,主持嘉宾为第二军医大学的章卫平教授和桂林医学院的金俊飞研究员。SCIEX中国的钟晨春老师介绍了将徕卡激光切割显微镜获得微量样品技术与SCIEX液质联用系统高灵敏度检测相结合,用以组织微曲广靶脂质组学分析检测的优势。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赵镇文研究员介绍了基于电喷雾原理构建的新型基质喷涂仪,同时总结了质谱成像技术在多个临床肿瘤相关研究方向的应用前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税光厚研究员强调了代谢组学的“数据质量”问题,介绍了实验室建立的“精确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以及将其应用于人类衰老相关代谢特征研究的最新成果。

11月29日下午,“湘约代谢”专题的首个session环节,主持嘉宾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张晶晶研究员和天津医科大学的孙海鹏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张冬梅教授介绍了近几十年来急剧增加的环境污染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光污染介导的大鼠脂质代谢和免疫代谢紊乱。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的张晓东教授介绍了蛋白激酶NLK通过磷酸化SRF调控RAS/ERK/SRF/ELK信号通路,影响肌肉细胞舒展性和肌肉纤维面积,突出其在肌肉发育中的重要功能。南华大学的吕斌教授讲述了蛋白酶ClpP的基本结构及全酶组装过程,ClpP敲除对小鼠体重、生长的影响,以及ClpP通过影响肝脏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脂肪酸代谢的相关机制。

 “湘约代谢”专题第二个session环节,主持嘉宾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肖扬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的陆洁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罗湘杭教授阐述了分泌颗粒钙蛋白GCA通过结合功能性受体Plexin-B2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命运分化的新机制,以及来源于骨髓巨噬细胞的促脂解分子RCN2对骨形成的作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胡芳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人源重组GLP-1类似物BN对于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了BN参与调控脂肪组织的脂代谢通路。南华大学的王福俤教授介绍了铁元素在铁死亡过程中的作用模式,详细阐述了铁死亡抑制剂在肝脏疾病以及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并分享了两种祛铁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首日的会议报告精彩纷呈,直播间实时观看IP接口最多时超过2000,全天估计实际参会人数超过5000人,全体与会嘉宾与观众讨论热烈,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11月30日上午,会议“代谢调控与疾病”的主题环节,主持嘉宾有武汉大学的王琰教授、复旦大学赵同金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高聆教授、都医科大学冯英梅教授,以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金万洙研究员。武汉大学的刘勇教授首先介绍了ER stress参与生物体代谢的机制,然后详细介绍了IRE1通路在肥胖、血管再生以及骨骼肌再生过程中行使功能的方式,阐述了IRE1在代谢调节方面的重要生物学意义。重庆医科大学的阮雄中教授系统阐述了脂肪酸转运酶CD36在高脂血症中的生理意义,并对其在肝脏、肾脏以及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途径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指明了CD36在肥胖状态以及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生理功能。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陈帅教授系统阐述了受胰岛素调控的靶蛋白在肝脏糖脂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明确了胰岛素刺激通过增加TBC1D4蛋白的磷酸化促进其定位到P-body,在P-body上TBC1D4蛋白泛素化EDC4蛋白并破坏脱帽酶复合体,最终起到稳定PparγmRNA促进肝脏脂质合成的新型作用机制。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李于研究员介绍了糖尿病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进程,明确了二甲双胍可通过介导Insig激活进而改善脂肪肝的作用,同时介绍了转录因子CREBZF在肝脏脂肪合成和肝脏再生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新型肝脏因子FGF21类似物对NASH具有临床治疗潜力。清华大学的陈立功教授系统阐述了creatine转运蛋白Slc6a8介导的creatine 摄取过程在巨噬细胞极化重编程中的作用,明确了IFN-γ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对creatine的摄取进而激活JAK1/JAK2-STAT1信号通路发挥促炎作用的机制,同时还阐述了IL-4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对creatine的摄取进而发挥抑制炎症的机制。

11月30日下午,SCIEX中国的钟晨春博士介绍了Zeno TOF 7600高分辨质谱系统独特的EAD破裂模式,可以与CID互补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MSMS信息,包括脂肪酸链位置异构情况、双键位置、构型异构情况以及代谢位点异构情况,从而对脂质代谢物进行更精确的识别。博瑞塞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浦迎蕾老师介绍了原位电离质谱成像技术,MEMI产品硬件上可以精准同步离子解吸附和质谱离子注入,提高灵敏度;同时还配套AI智能辅助软件,自动比对分析不同器官的代谢差异,可以提高代谢物分析结果显著性,有助于发现更多差异性代谢物。

随后的“代谢组学与人类健康”主题环节,主持嘉宾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尹慧勇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汪俊松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研究员、以及澳门大学的沈汉明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朱正江研究员介绍了基于代谢反应网络的代谢组规模化鉴定技术,此外朱老师团队在结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代谢组学研究中发现酰基肉碱等能够解释腹泻发生的性别差异。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吕海涛研究员介绍了一种时间-空间-可操作-真实的功能代谢组学新思路(STORM),即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从表型相关代谢物、药物靶点和药物分子三个维度挖掘功能代谢物,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此外吕老师团队也揭示了cAMP-AMP轴双激活现象可能是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潜在机制。中国药科大学的许风国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开发的衍生化液质联用分析新技术,该技术不仅极大提高了多种代谢物的检测灵敏度,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代谢组学代谢物检测的覆盖度。此外,许老师团队也从下游代谢物层面揭示了胆酸、苯丙氨酸等代谢物在伊立替康治疗癌症后胃肠道毒性个体化预测方面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筛选出能够缓解此不良反应的药物组合。华质泰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毕桂宾老师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原位质谱三维成像技术,并展示了AP/MALDI-MSI成像技术的各种优势和特点,及其在高通量组学、药代动力学和精准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最后的“特邀报告”环节,主持嘉宾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税光厚研究员和澳门大学的沈汉明教授。生物岛实验室的徐涛院士对胰岛素合成、转运、成熟等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从三个方面系统分享了团队近期工作中的部分重要发现:WFS1受体介导的cargo蛋白从ER到Golgi的转运;Hid-1介导的分泌颗粒的成熟;以及VAMP4介导的分泌颗粒的降解机制。

12月1日上午9点,大会第三日的第一个报告是来自于中科院动物所的魏辅文院士的特邀报告,主持嘉宾为动物所的詹祥江研究员和微生物所的王军研究员。魏辅文院士详细地介绍了组学在野生动物代谢研究中的进展,通过整合基因组、代谢组和表型组等研究手段,系统解析了大熊猫是如何根据环境来调整自身的代谢适应,并深入探索了大熊猫的代谢适应和遗传代谢机制。

随后的“脂质代谢与运输”主题环节,主持嘉宾有微生物所的王军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何康敏研究员和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王彦芳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的李仲教授系统阐述了名为Gm26584的lncRHL,其可以和hnRNPU结合,调控Bmal1的表达,从而抑制下游MTTP的表达,维持正常的VLDL的分泌。这一信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肝脏中的稳态和血脂水平提供了新的线索。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陈晓伟研究员分享了受体介导的血脂运输通路及其抗病毒应用,阐述了敲除磷脂翻转酶TMEM41B之后,小鼠的SREBP不受控制的激活,导致脂质的过量合成,进而快速引发小鼠产生脂肪肝病的机制。南京大学的甘振继教授介绍的FNIP1/ Ca2+通路调控白色脂肪产热重塑的研究,阐释了胞内的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白色脂肪中起到的重要作用,FNIP1和SERCA结合,可以影响内质网钙泵回收钙信号。敲除FNIP1会影响钙泵活性,对全身葡萄糖稳态和肝脏脂肪变性有强烈影响。

12月1日下午,中科脂典的王佳煜老师介绍了脂质组学/代谢组学的相关概念,分享了不同的分析策略与实际的项目应用案例,呈现了多层次的代谢物/脂质分析方案。

随后的“代谢调控与疾病”主题环节,主持嘉宾有云南大学的梁斌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杨洪远教授、复旦大学的刘铁民教授、以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刘平生研究员。云南大学的杨崇林教授以秀丽线虫为模式,利用荧光标记其表皮细胞线粒体,发现了线粒体代谢中间产物发现D-2HG和3-HP的过量累积造成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揭示了一个由D-2HG和3-HP构成的代谢反馈环及其破坏线粒体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黄勋研究员分享了利用全基因组的遗传筛选找到2个seip-1突变体胚胎致死的抑制因子基因:nhr-114spin-4。这两个抑制子都调控了“B12-一碳代谢-PC“通路。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突变显著降低了seip-1突变体的PC水平。进一步的探究结果表明内质网的磷脂稳态对seip-1突变体胚胎发育十分重要。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刘佳佳研究员介绍了磷脂酰肌醇4-磷酸(PI4P)在神经元中的代谢和功能,发现神经活动导致树突中PI4P代谢的动态可逆变化,在产生长时程突出增强(LTP)的海马神经元中,细胞内钙信号诱导催化PI磷酸化产生PI4P的激酶PI4KIIIa定位在树突质膜内表面,使质膜PI4P水平迅速升高,此外还揭示了PI4P在AMPAR运输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在LTP和学习记忆中的生理意义。温州医科大的黄志峰教授介绍了结构生长因子药物设计与代谢新应用,发现:FGF受体二聚化协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调控FGF介导的细胞命运的分子机理;骨骼肌及其FGFR1为旁分泌FGFs糖代谢主要靶器官和偏好性受体亚型;揭示了FGFR1c介导的CaMKK2-AMPK通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调控地位;基于受体二聚化阈值模型,改良FGF分子,提高成药性。

最后,会议主席税光厚研究员作了会议总结与展望,感谢了所有的会议报告嘉宾、主持嘉宾、协办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本届会议圆满结束。

本届会议围绕“代谢组学与人类健康”、“湘约代谢”、“代谢调控与疾病”、“脂质代谢与运输”等主题,20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脂质/代谢组学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动态,讨论了多个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届会议超过10,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线上参会;与会嘉宾及直播间观众对本次会议的学术水平和组织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收藏